发布时间:2013-03-22 求医网
闫胜利谈 治疗遗尿症,习惯很重要
专家简介:
闫胜利,永济市人,运城市政协委员。1991年7月毕业于山西医科大运城学院中西医结合班,1993年创建运城市胜利遗尿症研究所,是当时国内较早从事遗尿、尿失禁研究与治疗的科研机构。2007年6月筹建运城胜利中医遗尿症医院,2010年5月正式运营。近二十年来,多次发表专业论文,2010年6月应邀参加国内第二十一届遗尿症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做《中医浅遗尿症》专题发言。他连续十多年为社会福利事业做贡献,2008年被运城市红十字会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求医网友:小儿遗尿临床上分哪几型?
专家:遗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遗尿症病因很明确,如糖尿病,尿崩症,惊吓,蛲虫病,寒冷刺激或包皮过长,尿路感染等,都可能是引起遗尿的病因,而原发性遗尿症目前没有准确的原因,考虑大多与遗传有关,原因不明确的原发性遗尿症在尿床孩子中占60%。
求医网友:尿床为什么到一定年龄不治能自愈?会遗传吗?
专家:据临床观察:70%原发性遗尿病人的上一代直系亲属(如:父母、叔伯、姨妈等)小时候都有遗尿病史,大多是在12岁左右自愈。结婚后往下一代遗传。自愈是因为大脑皮层排尿中枢到一定年龄逐渐发育成熟,但病根尚未祛除,所以会遗传。[page]治疗遗尿症,习惯很重要[/page]
治疗遗尿症,习惯很重要
求医网友:遗尿不治疗自己能好吗?
专家:过去多数家长对孩子的遗尿习以为常,都以为这个毛病长大了自然会好,其实不然,遗尿症不治疗,每年仅有15%的患儿会自动痊愈,且遗尿严重程度不同的患儿日后自愈的可能性也不同。病情越严重、遗尿越频繁的患儿日后自愈的可能性越小。为了保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及时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求医网友:与遗尿相关的病因有哪些?
专家:
现代医学认为,遗尿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遗传、垂体后叶分泌的精氨酸加压素(又名抗利尿激素)水平不足、膀胱功能障碍、心理因素及睡眠 乱等多种因素有关。中医学则认为与肾虚有关。
(1)遗尿与遗传 遗尿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双亲都有遗尿的话,其子女的患病率可增高6倍,达77%;若单亲遗尿,其小孩患病者占44%;而无遗尿者的后代发病率为15%。遗传基因定位在13号染色体22qll上。国内有学者发现遗尿存在着遗传异质性,既具有不同的遗传方式;解除遗尿的时间也表现为孟德尔式遗传,即遗尿基因虽然相同,但在不同的家系中有不同的解除遗尿的时间。一项研究对120例遗尿患儿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有70%的患儿有遗尿家族史。
(2)遗尿与脏腑功能 祖国医学认为遗尿与脏腑功能发育不完善有关,如膀胱发育迟,功能薄弱,特别是脾、肾、肺虚弱而引起。
肾为人体生命的根源,故称先天之体,肾藏精,主发育,生殖、生髓、通脑。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阳气足可温热膀胱、行气化水,膀胱固摄有权,开合有度;肾阳气虚则命门火衰,阴气极盛,故有“下焦竭则遗溺失禁;肾气虚则心肾交火,心燥易怒;肾气虚则骨不健,骨不生髓则脑不健,生长缓慢或胖而不壮,智力低而笨拙。”之说。
脾虚遗尿。脾为后天之体,气血生华之源,脾阳健旺,自可制水,升清降浊。脾阳虚则胃蠕动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制胃分泌值降低,唾液淀粉酶及胰淀粉酶减少,致胃纳不佳,水谷运化不良,气血生化无源而不能涵养先天之体,致肾虚膀胱虚而遗尿。
肺虚遗尿。肺主气,又为上水之源,具有宣通肃降的功能,如肺气虚则失宣降,水液运行泛滥致膀胱失约而自遗;如肺火上炎必然灼伤阴液致升腾之水不能下降,必致下焦炽热,导致大便干燥、膀胱湿热、小便短少,素有痰湿内蕴,入睡沉迷不醒,呼叫不应,常可遗尿。
肝经湿热遗尿。肝经湿热,火热内迫也会导致膀胱遗尿。[page]治疗遗尿症,习惯很重要[/page]
治疗遗尿症,习惯很重要
(3)遗尿与排尿习惯训练不良 有些患儿使用尿布时间过长,以致自幼就没有养成自己控制排尿的习惯;有的母亲训练幼儿的方法不对。比如夜间把幼儿唤醒后,让他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排尿,孩子有时可你能排了尿,有时可能只是坐在便盆上玩,并未排尿,母亲如果没有看看孩子是否已经排尿,就把孩子抱上床的话,会使幼儿不能把排尿与做便盆联系在一起形成条件反射,造成孩子排尿紊乱,无法形成良好的排尿习惯。还有的母亲经常在晚上把孩子弄醒,强迫其排尿,不管孩子如何挣扎、哭闹,反正孩子不排尿就不让他(她)离开便盆,这样会使幼儿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同样不利于培养有规律的排尿习惯。
(4)遗尿与精氨酸加压素水平不足 研究证明,遗尿患儿大部分(约70%)存在着夜间精氨酸加压素分泌不足,导致夜尿增多(白天尿量与夜间尿量之比小于1.0).动物实验证明,膀胱充盈的压力通过神经传导刺激位于脑桥的LC神经元,使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而且LC神经元和下丘脑的室旁核和视上核有轴突联系,可刺激将氨酸加压素分泌,减少尿量的产生。正常儿童在夜间睡眠中膀胱充盈的压力会刺激精氨酸加压素分泌,在凌晨1~2时达到峰值,可使夜间尿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遗尿患儿膀胱一贮满就自动排尿,膀胱没有足够的充盈压,精氨酸加压素产生不足,导致其多尿。
(5)遗尿与心理因素 在临床上据家长反映的情况分析,亲人的突然死亡、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黑夜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孩子遗尿。有些孩子自幼没有养成控制从、小便的习惯和能力,一出现遗尿的话,便会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中,每日晚上睡前总要提心吊胆,生怕再次遗尿,继而产生自卑心理,使遗尿经久不愈。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便能力的患儿重新发生遗尿,而且还可使少数患儿在发生遗尿后逐渐形成习惯,有些患儿长大成人后仍无法改变,此外,缺乏排尿训练或排尿训练不适当,如父母强制小儿迅速学会控制小便的能力,会导致小儿产生愤怒反映而下意识地以遗尿来抗拒。
(6)遗尿与睡眠紊乱 不少家长反映,遗尿患儿夜间睡眠很深,不宜唤醒,唤醒之后往往还是迷迷糊糊、半醒不醒。因此,夜间唤醒排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对比较困难。其原因在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觉醒而发生反射性排尿,遂成遗尿。
(7)遗尿与器质性因素 引起遗尿的原因,有些是由于泌尿生殖器官的局部刺激,如包茎、包皮过长、外阴炎、先天性尿道畸形、尿路感染等引起,其次与脊柱裂、癫痫、糖尿病、尿崩症等全身性疾病有关。[page]治疗遗尿症,习惯很重要[/page]
治疗遗尿症,习惯很重要
求医网友:家长应该注意什么呢?
专家:小儿尿床一般都有一定的钟点,家长要培养孩子自觉起床小便的习惯。入睡前提醒孩子自我默述“今晚x点起来小便”,家长还可以在孩子经常遗尿的钟点到来之前叫醒他,让他在清醒状态下小便。训练孩子白天憋尿也可作为一种方法,每当出现尿意时主动控制暂不排尿,开始可推迟几分钟,逐渐延长时间。对孩子的鼓励能加强他们的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没有尿床,就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家长千万不要责怪,惩罚孩子。
(转自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