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史积善谈 小儿遗尿的防与治

发布时间:2013-03-22 求医网

  专家史积善谈 小儿遗尿的防与治

  专家简介:

  史积善,儿科副主任,60年代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先后在解放军81医院和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临床医院从事神经内科疾病的临床研究工作,对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癫痫、脑发育不全等疾病进行了40余年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工作。

  求医网:什么是遗尿症?

  专家:尿床在医学上称为‘遗尿症’,是指患者在5岁以后,睡眠中仍不能自控而将尿液排泄在床上的一种病症。遗尿症大部份是功能性的,与大脑皮层的功能发育不完善,导致排尿的大脑神经中枢系统功能不健全,当膀胱充盈时,大脑无法接收到信号,孩子无法从熟睡中醒来,从而导致尿床现象。

  求医网:它的病因是什么?

  专家:一般说来,小孩在1岁或1岁半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3岁后夜间不再尿床.但是如果3岁以上还在尿床,次数达到一个月两次以上,就不正常了.引起遗尿症的原因较多,上海鸿慈儿童医院专家介绍;大量研究表明,一个病人的尿床可以有以下病因中的数个原因共同作用引起。

  一、 大脑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发育迟缓

  (1) 逼尿肌不稳定或低顺应性膀胱(对贮尿的敏感性高),膀胱功能性容量减小,实际能贮存的尿量比正常小。患者常有白天或睡前的尿频、尿急甚至尿失禁。

  (2) 膀胱的充盈和收缩感知功能不全,膀胱充盈和收缩未能使患者从睡眠中醒来。

  (3) 尿道关闭功能不全,即不稳定性尿道。也同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禁等。

  (4) 脑垂体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导致夜间产生的尿量增多,超过膀胱的容量。[page]专家史积善谈 小儿遗尿的防与治[/page]

  专家史积善谈 小儿遗尿的防与治

  二、 睡眠因素

  早期普遍认为遗尿是由于睡眠过深,觉醒阈值过高所致。其实遗尿与睡眠的深度没有关系,遗尿也不发生在深睡眠时。

  大量的夜间持续脑电图研究表明:

  (1) 觉醒功能障碍是遗尿的重要原因。膀胱充盈和收缩感知功能不全以及过度疲劳致使睡眠过深等都可导致觉醒障碍。

  (2) 入睡后排尿控制功能不良更为显著,表明排尿控制功能发育迟缓在遗尿的发生原因中占有重要地位。

  (3) 遗尿患者的睡眠周期处于紊乱状态,晚上经常被叫醒排尿的患者则更加明显。

  三、 精神、心理及行为异常

  遗尿可导致患者精神、心理和行为异常,而这些异常又将成为患者尤其是年长儿童及成年人持久难治性遗尿的原因之一。

  害怕遗尿,寄希望于多次排尿来防止遗尿是这类患者的共同心理。受这一心理影响,遗尿症患者在睡眠中仍不忘自我提醒排尿,大脑中的额叶逼尿中枢因之呈高度兴奋状态,使膀胱敏感性和收缩性增高,较少的膀胱容量即可产生尿意,若大脑产生排尿条件许可的梦景,逼尿肌将得到朦胧的排尿意识强化,同时尿道括约肌松驰而发生遗尿,反过来引起膀胱功能性容量减小。

  另外ADH的分泌和心理变化均受大脑视丘下部控制,故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 其他

  包茎、包皮过长、尿道狭窄等泌尿系统疾病;长期的便秘或腹泻、肛裂、肠激惹综合症等胃肠道的疾病;垂体性或肾性尿崩症;糖尿病;食物等的过敏反应;蛲虫症、蛔虫症等肠道寄生虫病;心、肝、肾、肺等躯体疾病都可成为遗尿的原因,以上原因约占遗尿病人的10%。

  求医网:遗尿症儿童起居饮食应注意哪些问题?

  专家:1.晚饭后少喝水,不吃水果,不吃糖,不喝酸奶,不吃冰冻食物。

  2.少盐,少吃油炸食物,小食品如方便面,不喝赤小豆汤、冬瓜汤等。

  3.少吃辣椒,酸性食物。

  4.禁喝饮料:如雪碧,健力宝,可乐及各种橙汁,果汁等。

  5.冬季用热水袋暖肚子,睡前暖20分钟坚持做,最少一周。

  6.白天多喝水,可以适度多憋尿一段时间,促进膀胱存尿量。

  7.养成早睡早起习惯,睡前排空膀胱。

  8.如果晚上叫起夜,等孩子有尿意时如来回翻身等,一定叫醒孩子,让他自己去厕所,养成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