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3-22 求医网
主持人:脱肛疾病大家可能都听说过,那么脱肛到底是一种什么病症呢?我们请专家为大家介绍一下:
常思岱:脱肛,在临床上又称“直肠脱垂”,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脱肛是常发生于老年人和婴幼儿的一种肛肠科疾病,是因为他们抵抗力比较低下,脱肛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在走路、咳嗽的时候都能发生脱出。即使很常见但还是有很多人对于脱肛不了解,直到病情严重后才引起重视。脱肛的症状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早期便后有黏膜自肛门脱出,并可自行缩回;以后渐渐不能自行回复,需用手上托能复位,常有少许黏液自肛门流出,排便后有下坠感和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增多;再后在咳嗽、喷嚏、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脱出。脱出后局部有发胀感,也可感到腰骶部胀痛,脱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黏膜常受刺激可发生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分泌可夹杂血性黏液,刺激肛周皮肤,可引起瘙痒。脱肛的原因多由于肛提肌和盆底肌薄弱或肛门括约肌松弛。本病的诱因为长期腹泻、便秘、前列腺肥大、膀胱结石、慢性咳嗽等导致持续性腹压增加的疾病。如果脱出物未能复位,可引起发炎肿胀,并导致嵌顿。严重的部分患者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乏力,常有粘液自肛内滴出,以致有潮湿感。粘液刺激肛周皮肤引起瘙痒。
那么,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脱肛:
治疗肛管直肠脱垂疾病治疗方法较多,根据脱垂部位及程度分类简易、复杂手法不一。因而在治疗前必须对患者进行检查。由于不完全脱垂是直肠下部粘膜与肌层分离向下移位形成皱折;完全脱垂主要是直肠膀胱或直肠子宫陷凹太深成为疝囊,肠袢压迫使直肠前壁突入直肠壶腹后经肛管脱出肛门。所以,我们要了解清楚脱肛的症状,再对症下药。
为了能更好的了解脱肛的症状,让患者能在早期就能清楚了解脱肛的每一个症状,以便及时治疗,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脱肛发病每个时期中出现的症状,详细的了解每个症状。脱肛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血、坠胀等状况,对此,在了解脱肛的症状,寻求治疗方法时,一定要注意医院的资质和专家的水平。
主持人:脱肛的症状都包括哪些呢?
常思岱:脱肛的症状包括:
一、脱出:这是最主要的脱肛的症状,早期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自行复位;随着病情的发展,身体抵抗力逐渐减弱,日久失治,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突出,甚至咳嗽、负重、行路、下蹲时也会脱出,而且不易复位,需要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复位。
二、出血:一般无出血症状,偶尔大便干燥时,擦伤粘膜有滴血,粪便带血或手纸拭擦时有血,但出血量较少。
三、潮湿:部分病人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无力,常有粘液自肛内溢出,以致有潮湿感。或因其脱出,没有及时复位,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或糜烂,粘液刺激肛周皮肤而引起搔痒,这是脱肛的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
四、坠胀:由于粘膜下脱,引起直肠或结肠套叠,压迫肛门部,产生坠胀,有的还感觉股部和腰骶部痪胀。
五、嵌顿:大便时,肛门直肠脱出未能及时复位,时间稍长,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因而发炎肿胀,并导致嵌顿。这时,粘膜由红色逐渐变成暗红色,甚至出现表浅粘膜糜烂坏死、或脱垂肠段因肛门括约肌收缩而绞窄坏死。脱肛的症状还表现在体温上升,食欲减退,小便困难,大便于结,疼痛坠胀加剧,坐卧不安,甚者发生肠梗阻症状。
综上所述,患者如果出现便秘、腹泻等疾病,就要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病,原发病治好了,脱肛多能痊愈。还要注意,治疗期间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排便,小婴儿可直着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如能坚持1~2个月,多数脱肛可以痊愈。
[page]长期脱肛会有哪些危害[/page]
长期脱肛会有哪些危害
主持人:长期脱肛会有哪些危害?
常思岱:脱肛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仅有黏膜脱出者称为不完全性脱垂,直肠各层同时翻出者称为完全性脱垂,后者脱出肛门外的直肠部分较不完全脱垂者长。
长期脱肛的患儿,肛门括约肌松弛,脱肛后易复位。偶然因腹内压忽然增高使直肠脱垂者,如未能及时复位,肛门括约肌收缩可引起脱垂肠段绞窄性坏死。
约有半数直肠脱垂病人的肛门括约功能不全,排便功能障碍。日本铃木行直肠肛管测压也发现近半数病人的肛管内压降低、随意肌收缩压下降,而直肠肛管反射及直肠内压均正常。有的学者测定直肠脱垂病人的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的肌电图,发现由于肛门收缩而引起的放电明显增加,证实肛门直肠脱垂的发生与盆底肌肉的反射性失调有关,并非局部肌肉麻痹。
Parks等作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及肛提肌的病理切片及组织化学检查,几乎所有的病例均有肌肉组织的变化,其中以外括约肌最明显,肛提肌较轻。他以为长期便秘,使该部肌肉及神经过度伸展和损伤,从而造成括约功能不全和脱肛。至于肛门括约功能不全为其原因或是结果,意见尚不一致。
分为3型或3度:
1、Ⅰ型为排便或腹压增加时,直肠黏膜脱出肛门外,是由直肠下部黏膜与肌层附着松弛所致,最长达3~4cm,是小儿特有的类型。部分脱出呈半环状,全周脱出呈环状,色红。由肛门正中向外形成放射状纵沟,肛管与黏膜间有反折沟,可触及两层折叠的黏膜,质软,便后脱出的黏膜自行还纳。如脱出时间久者,黏膜呈暗紫色,无光泽。反复脱垂者,黏膜水肿、肥厚、粗糙,甚至有溃疡或出血点。
2、Ⅱ型在排便或腹压增加时,直肠全层脱出肛门外5~12cm,呈圆锥形,略向后方弯曲,顶端凹陷。表面有环状多个黏膜皱襞,色淡红或暗红,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脱垂需用手托回。Ⅰ型长期脱垂可发展为此型。
3、Ⅲ型罕见,排便或腹压增加时,肛管、直管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门外。呈椭圆形。肛门极松弛,黏膜糜烂出血,分泌物较多。
最后,提醒广大朋友还要在生活中学会观察看自己有没有症状出现,一旦出现了应该及时的去正规的医院做检查和治疗。同时专家提醒,身体如有不适,应尽快到正规专科的医院检查,这样治疗效果才会有保障。对于自己身体症状有疑惑的话也可以点击在线咨询让我们的在线专家来给您专业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