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6
一、企 业 简 介
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座落在具有“岭南第一山”之称的广东罗浮山脚下,其前身——罗浮山药业始建于1970年,至今已有四十年发展史。
罗浮山国药秉承“融古今智慧,创国药名牌”的核心理念和追求“以质量为本,科技创新”的经营理念。以继承和发扬具有1600多年的罗浮山国医药文化为已任。四十年来,罗浮山国药不断挖掘和继承古代医药精华,利用当地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研制出的产品以确切的疗效赢得了各地医生、患者的一致信赖和好评,系列颇具特色的**品种、中药保护品种畅销国内外。2000年以来,公司被评定为广东省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示范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内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总资产达5亿多元的优秀医药企业。
二、罗浮山百草油渊源
罗浮山自秦代以来,号称罗浮仙山,是我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罗浮山是优秀是避暑胜地,它以秀丽的大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吸引着历代的神仙方士,罗浮山脉方圆数百里,有药用植物二千余种,素有“洞天药市”之称。
人们一提到罗浮山,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罗浮山百草油”。罗浮山百草油的历史渊源与罗浮百草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自明清以来,“罗浮山——百草油,居家出游——好东西”、 “百草精华——百草油,百姓良药——百姓求”等民谣,在岭南大地上广为传颂,一直流传至今。
罗浮山百草油的历史,可追朔到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我国东晋优秀的化学家、医学家、道教理论家葛洪寻觅千山万水,最终在罗浮山福地结庐隐居,修道炼丹,著书立说并行医济世。相传原方出自葛洪之手,名承“神农尝百草”之意而定,当地民间有“远古神农尝百草,东晋葛洪炼药油”之说。据说葛洪采集罗浮百草,苦炼九转金丹,丹尚未成之际,炼得一种翠绿色液体,葛洪称之为“百草药油”。此药对岭南瘟病时疫、疠瘴之气以及寒热身痛、无名肿毒等岭南常见疾患有神奇疗效,成为罗浮山一宝!现罗浮山中仍可见“稚川丹炉”和“洗药池”等文物遗迹。
2010年,罗浮山百草油被认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浮山百草油,陪伴岭南人民走过1600年”,这是罗浮山百草文化在民间巨大影响力的生动写照。
三、罗浮山百草油历史故事
功能:
罗浮灵丹药,济世百草油
[功能主治] 祛风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感冒头痛,虫蚊咬伤,无名肿毒,舟车眩晕。
历史故事:
【葛洪与百草油】
远古神农尝百草,东晋葛洪炼药油
据说葛洪采集罗浮百草,苦炼九转金丹,丹尚未成之际,炼得一种翠绿色液体,葛洪称之为“百草药油”。此药对岭南瘟病时疫、疠瘴之气以及寒热身痛、无名肿毒等岭南常见疾患有神奇疗效,成为罗浮山一宝!现罗浮山中仍可见“稚川丹炉”和“洗药池”等文物遗迹。
【苏东坡与百草油】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云游罗浮山,以酒会友,吟诗作赋,醉后在罗浮山白莲湖畔散步,不慎被无名之虫蜇伤,疼痛彻骨,用遍他药均无效果,后巧遇道人送上百草药油,内服外涂,果生奇效,肿痛顿消。有感于药效之神奇,东坡呼道人为“仙人”,称百草药油为“仙药”,后人据此在白莲湖建桥一座,取名“会仙桥”。他在《罗浮小圃五咏》中也真实记录了自已躬锄药圃,教当地山民识药、采药、种药、配药、用药的动人情景。
【道士陈伯辉与百草油】
百草药油作为罗浮山道家的镇山之宝,其秘方制法一直由葛洪门下弟子逐代口耳相传。明朝末年,朝代更替,战乱频起,殃及罗浮福地,致令百草油秘技一度失传。《广东省志·宗教志》有载:罗浮山黄龙观(创建于南汉,初名为“天和堂”)道士陈伯辉,矢志寻找葛洪百草油秘笈,历经二十载春秋,在继承发掘先贤古方的基础上,结合罗浮山天时地气的变化,对之进行完善和创新,终于炼成了功效更加奇特、药性更加平和、用途更加广泛的“百草油”。在明末清初岭南大地瘟疫肆虐之际,陈百辉慈悲为怀,携众弟子下山,将百草油广赠岭南普罗大众,造福一方。从此,百草油广为人知,成为岭南民众家家必备的防病治病之品。
【葫芦状药瓶来自铁拐李】
如今,我们看到的百草油是一个扁平的葫芦形玻璃樽,这个设计源于仙人之助。据传,陈伯辉在选择百草油的盛装容器时颇费周折,见圆形葫芦瓶虽然容易携带,但放置不稳。为此,他常常彻夜苦思。其时,八仙经常在罗浮山一带游玩,见陈百辉苦思之状,铁拐李于心不忍,便随手将圆形葫芦往桌面一压,底部变成了扁平状,即时为陈百辉解决了药瓶放置不稳的难题。自此,药瓶形状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