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疝气疝气的形成原因,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疝气多是因为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疝气的形成和患者的体质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医认为,疝气病是由于小孩发育不健全,老年人体质虚弱,中气不足,寒气,湿气,浊气,怒气乘虚进入导致气血运行受阻不畅滞留,腹腔内产生负压,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见孔就钻,也就是说导致疝气的根本原因就是气血不畅.疝气治疗的方法1,保守疗法保守治疗主要有药物疗法和疝气带疗法两类药物疗法:能缓解疝气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从而使疝气减轻;不足之处是无法控制疝气脱出.常用中成药有疝气内消丸,桔核丸,补中益气丸等;或用肉桂研末醋调,纱布包敷脐部等.疝气带疗法:能迅速阻止疝的凸出,从而能有效阻止疝气发展,缓解疝气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疝气带治疗型可以治愈治疗.缺点是只能治疗可复性小肠疝,无法治疗水疝.2,手术疗法手术疗法有疝修补术,疝补片修补术,疝腹腔镜修补术三类疝修补术:通过将缺损周围组织缝合修补疝环口疝补片修补术:用一种补片材料覆盖缺损修补疝环口疝腹腔镜修补术:是通过腔镜完成疝补片修补术减轻出现疝气痛的方法大腿上方根部,医学上叫“腹股沟”,是男性最容易发疝气的部位.斜疝常常从下腹部腹壁内的腹股沟管向外突出,或直接进入阴囊.这种疝气的特点是肿块时有时无,往往在站立,行走或咳嗽,特别是在做重体力劳动时突出来,局部常有坠胀和不适感.此时应立即停止劳动,并卧床休息,平稳呼吸,痛块就会慢慢回纳入腹腔.如果休息后,肿物仍未消失,可用手缓慢推送肿物回纳腹腔.对于上述方法仍不能恢复的疝气,还可以试用垫高臀部或头低足高位,再用手持续缓慢地将疝块推向腹腔,动作应轻柔,以防肠管破裂.对于疝气复位后,特别是疝块突出时间较长的病人,一定要注意观察腹部情况,如果出现腹痛加重,局部有压痛和反跳痛,应立即上医院看病,可能要手术治疗.对于另一类不能回纳的疝气,叫“嵌顿疝”,此时会疼痛加剧,肿块紧张发硬.如果嵌顿的时间较长,千万不要盲目地把肿块推回腹腔.因为被嵌顿的肠管可能已发生缺血坏死,假如强行推回到腹腔,则有可能发生肠坏死,穿孔的危险.对于这类病人应立即去医院治疗,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以免耽误治疗.对于反复出现疝气的病人,应选择适当的时机,通过手术修补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201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