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细菌性痢疾(病原)痢疾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的志贺菌属,以福氏和宋内氏痢疾杆菌最为常见,该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水果,蔬菜上能生存10天左右,在河水中存活时间可长达3个月,在适宜的温度下还能大量繁殖.不耐高温,对各种化学消毒剂都很敏感.1,急性期1),普通型(典型):起病急,常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肠道症状为腹痛,腹泻,全腹有压痛,以左下腹明显,大便为粘液样.1—2日内较为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每日大便次数达10次以上,持续1—2周缓解或自愈,或转为慢性.2),轻型(非典型):以每日腹泻数次为主要症状,可无全身症状,大便无脓血,里急后重不明显,病程持续数日后自愈或转为慢性.3),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成人较少见,表现为严惩的毒血症,起病急,发展快,突然高热可达40摄氏度以上,惊厥,精神萎靡或昏迷,可在数小时内进入休克或因呼吸衰竭,徨衰竭而死亡.该型肠道症状不明显或完全不出现腹痛腹泻.中毒型菌痢又可分为休克型,脑型及混合型三型,以混合型最凶险.2,慢性期1),迁延型:有菌痢病史,症状时好时发,时轻时重,病程在二周以上.2),隐匿型:有菌痢病史,症状全部消失,大便培养阴性,乙状结肠镜检查有显著病变.3),急性发作型:症状似急性典型菌痢,但程序较轻.(治疗)1,急性菌痢1),一般疗法:休息,肠道隔离,进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不能进食者,可口服补液.2),中草药治疗:2,慢性菌痢1),一般疗法:注意饮食营养卫生,劳逸结合,提高抵抗力,避免各种诱发因素.2),药物治疗:急性发作型按急性菌痢处理,并适当延长疗程,慢性迁适型则昼取得药敏试验结果后,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菌痢潜伏期最短数小时,最长可达一周,平均1~3天.据报道,一个人只要吃了带有10个以上痢疾杆菌的食物,就很可能感染致病.痢疾杆菌喜欢在20℃~40℃的温度下生活,37℃时生长繁殖最快,在阴暗潮湿及冰冻的情况下仍能生存数周.水源,土壤,蔬菜,瓜果,各种食品及生活用品上都有它的踪迹.据测定,猪油,米饭,馒头及西瓜上的痢疾杆菌,在条件适宜时,1~2小时就可繁殖5万倍.痢疾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他们的粪便中带有痢疾杆菌,可能污染衣物,用品,玩具,并通过手,食物,水或饮料传播污染.苍蝇的带菌率也很高,是重要的传播媒介.菌痢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这是因为:⒈这个季节天气炎热,气温高,适合于痢疾杆菌生长繁殖.⒉夏秋季节新鲜瓜果蔬菜上市多,由于天热,人们喜欢生吃瓜果蔬菜,但是不注意清洗消毒或自恃身强力壮,不洗手拿起来就吃,以至病菌与食物一起进入自己的胃肠道中.⒊夏秋季节人体要通过皮肤散掉更多的热,以维持体温衡定;样使皮肤血管经常处于扩张状态,而胃肠血管就相对收缩,血流相对减少,人体对胃肠道传染病的抵抗力也随之减弱.此外,着凉,过度疲劳,暴饮暴食以及患各种急,慢性疾病,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也易诱发痢疾.痢疾杆菌进入消化道后,能被正常人的胃液迅速消灭,少量漏网者会进一步被肠道遏制或排斥.一旦人体防御机能减弱,痢疾杆菌就会乘虚而入,引起畏寒发烧,常伴头痛乏力,短时间内出现腹痛腹泻,开始粪便呈水样,很快转为粘液脓便或脓血便,粪便量少,便次多,里急后重显著,严重的可发生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7岁以下的小儿夏秋季容易患中毒性菌痢,主要症状是突然发生高热,惊厥,昏迷等,切不可掉以轻心.菌痢的主要预防措施是:加强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做好饮食,水源,粪便的管理和餐具消毒,灭蝇防蝇,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处理的剩菜剩饭,不喝生水.个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消毒或去皮,不在街头小摊买各种熟食,切开的西瓜,菠萝等.夏季不聚餐.对菌痢患者要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以防疾病蔓延.菌痢流行季节可服用大蒜,黄连,白头翁,桉叶,地锦,苦参等煎剂,以预防.茉莉花,苦瓜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治疗菌痢的常用药有常规药物,复方新诺明(有磺胺药过敏者禁用)氟派酸,吡派酸,卡那霉素等.上述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症状消失后继服3~5天,以巩固疗效.
201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