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炜教授谈:肾动脉狭窄的检查方法

发布时间:2013-04-28 求医网

  主持人:哪些方法能够检查出肾动脉狭窄?

  崔炜:本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因此一般不提倡对所有高血压病人进行肾血管狭窄的临床筛查。但目前还没有哪一项非侵入性检查其敏感性能够高到足以排除所有的肾动脉狭窄,因此临床上常常出现医生遇到一些高血压病人难以确定其是否为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情况。以下是临床上筛选肾血管狭窄、决定肾动脉造影的临床指征和诊断流程图。

  1.筛选检查 近年来人们探索采用新的非侵入性显影技术来检查肾血管疾病,目前采用的新技术有:

  (1)卡托普利-肾素激发试验:该项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分别达到93%~100%及80%~95%.

  (2)卡托普利-放射性核素肾图: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90%以上。

  (3)多普勒超声技术:用腹部B超直接检查肾动脉和Doppler测定肾血流技术相结合是目前诊断肾动脉狭窄最常用的筛查方法。有时腹部B超了解肾脏有无萎缩或形态改变也可作为筛选检查。

  (4)磁共振成像(MRI)和CT扫描:近年来磁共振成像和断层扫描也被用于肾动脉狭窄的诊断。MRI诊断的特异性可达92%~97%,而最近的报告显示,CT扫描是诊断肾动脉狭窄最敏感的影像学检查。

  2.确诊检查 筛选检查阳性或虽阴性但临床上高度怀疑者,可做经皮肾动脉造影术。肾动脉造影对肾动脉狭窄诊断**,是诊断肾血管疾病的“金指标”,可反映肾动脉狭窄的部位、范围、程度、病变性质、远端分支及侧支循环情况,并可观查肾脏形态和功能改变以及对血管扩张或手术指征的判断。

  [page]介入治疗方法适合哪些症状?[/page]

  介入治疗方法适合哪些症状?

  主持人:介入治疗方法适合哪些症状?

  崔炜:适应症:

  1、有显着血流动力学异常、合并下述情况的RAS患者:急进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合并不明原因单侧肾脏缩小的高血压以及不耐受药物治疗的高血压;

  2、合并进展性慢性肾脏疾病的双侧RAS或孤立肾的RAS患者;

  3、有显着血流动力学意义的RAS患者以及合并RAS的不明原因、复发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不明原因的突发肺水肿患者;

  4、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RAS患者。

  [page]介入后应该注意什么?[/page]

  介入后应该注意什么?

  主持人:介入后应该注意什么?

  崔炜:做完肾动脉介入治疗回到病房后,患者一定要卧床。拔除血管鞘后穿刺一侧下肢应一定制动至少 6 小时,整个卧床时间为 24 小时,具体时间由医生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在卧床的前 6 个小时,患者不能自己抬头,不能弯曲穿刺一侧的下肢,也不能侧卧。如要大、小便,也应在床上进行。

  做完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后,由于长时间卧床及制动,多数患者都会觉得腰痛。这种腰痛为双侧性,多在卧床 6 小时以后出现。这种由于姿势固定产生的腰痛有时可与肾动脉闭塞产生的腰痛相似,但急性肾动脉闭塞的腰痛多为胀痛,且为一侧性。对于这种因体位造成的腰痛,可在腰背部垫一些毛巾一类的软东西,必要时也可注射镇静剂或镇痛药改善症状。下床活动后这些症状即可消失。

  肾动脉介入治疗进行的是动脉血管的操作,术后需要观察伤口局部有无出血。如包扎的敷料渗血,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此外,还要注意包扎侧肢体的颜色,有无明显发凉或疼痛等异常现象。当然,医护人员也会对这些问题进行观察。

  由于造影时用的造影剂对肾功能可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做完肾动脉介人治疗后,尤其对于老年人、原有肾功能损害及心衰患者,手术后的尿量观察是很重要的。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尿的颜色,如果出现血尿 ( 尿的颜色发红 ) 应及时通知医生或护士。

  术后回到病房后即可正常饮食,但在卧床期间较好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汤等。较好不要吃油腻、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否则容易出现腹痛、腹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肾动脉介入治疗后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穿刺部位的渗血。在鞘管未拔除前,常可见覆盖穿刺部位的敷料被浸透。通常,渗血都不严重,不必处理;但如果渗血较明显,还是应请医生及时处理 ( 或更换敷料,或提前拔除鞘管 ) 。所以观察敷料的渗血情况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