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7-09 求医网
颈动脉狭窄症本身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常不易发现,一些病人可表现因脑部缺血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在早期的临床表现有突然发作的麻木、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上肢或下肢无力、面肌麻痹和单眼突然发黑等,如发生在语言中枢侧大脑半球,可引起语言障碍。这种症状出现仅数分钟,也可数小时,但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小中风”,或称为一过性脑缺血症(TIA)。严重者将出现脑梗塞的症状,可引起死亡或遗留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偏盲、感觉障碍等。反复腔隙性脑梗塞除偏瘫、失语外,还可发生血管性痴呆。那么,颈动脉狭窄患者如何预防及治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主持人:做客本期求医网健康访谈栏目的嘉宾是:李军主任医师。
主持人:颈动脉狭窄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李军教授:1.颈动脉狭窄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 动脉粥样硬化是
全身性疾病,年龄(>60岁)、性别(男性)、长期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同样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颈动脉狭窄的筛选。
高危人群包括TIA和缺血性卒中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冠心病(尤其是需要做冠状动脉搭桥或介入治疗)患者以及体检中发现颈动脉血管杂音者。
2.诊断依据 通过临床表现和无创辅助检查多可诊断颈动脉狭窄,但DSA仍是不可缺少的确诊和制订方案的依据。
3.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评价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评价包括以下内容:①危险因素的评价;②心脏检查;③周围血管检查;④脑功能评价,应包括系统的神经系统体检和颅脑 CT或MRI的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体检包括:意识状态、脑神经、运动、感觉和协调性试验等方面。
[page]颈动脉狭窄患者该如何治疗呢?[/page]
主持人:颈动脉狭窄患者该如何治疗呢?
李军教授: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主要包括危险因素的控制、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介入治疗。
危险因素的控制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常常是全身血管病变的一部分。因此,控制可以导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是颈动脉狭窄治疗的基础。主要包括:适当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戒烟、少饮酒、合理的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则主要包括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临床上常用的为他汀类调脂药物以及**和/或氯吡格雷。除此以外,药物治疗尚包括针对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只能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尽量减少血栓形成,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的目的,从而降低脑缺血事件的发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除斑块,或是达到恢复脑组织血流的目的。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指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目前单独可以达到去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重建正常管腔和血流的方法。到上个世纪80年代,欧美许多中心开始对CEA进行系统研究,多项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显示,CEA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和症状性中度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现在,北美每年CEA可达到17万,已经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优选方案。是颈段颈动脉狭窄治疗的“金标准”。
主持人:以上就是关于颈动脉狭窄的介绍,相信你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本期访谈到此结束,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更多专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