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外科主任陈亚进:一天3两酒十年肝硬化

发布时间:2014-03-20 求医网

  生活中,肝硬化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对感染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但是很多人因为不清楚疾病,而忽略了对疾病的重视。每天3两酒,10年即肝硬化,真的是这样吗?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陈亚进表达了自己看法。


肝胆胰外科主任 陈亚进

  专家介绍:

  陈亚进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副院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微创手术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专业委员会常委兼肝脏学组组长,广东省肝病学会胆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微创学会委员、国内医师协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

  每天3两酒 10年即肝硬化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肝胆医院副院长陈亚进教授说,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同时也是终末期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肝硬化根据病因分类,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寄生虫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中毒或代谢性肝硬化等。像刘处长这样,就是典型的酒精性肝硬化。

  有资料显示,以每克乙醇相当于2毫升白酒(按50度左右计算),10毫升葡萄酒(按10度左右计算)或25毫升啤酒(按4度左右计算)来说,如每天摄入乙醇80克以上,大约是每天3两白酒,持续时间10年以上,即有可能导致酒精性肝硬化。刘处长这样的酗酒,年过四十就患上肝硬化一点也不奇怪。

  肝硬化——良性肝病死亡第一元凶

  陈亚进主任介绍,除了酒精性肝硬化外,我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导致的肝硬化也非常常见。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约有1.2亿,在华南地区,乙肝病毒感染者比例更高,约3%的乙肝患者最终会发展为肝硬化,是目前良性肝病导致死亡的第一元凶。

  肝硬化早期无症状

  事实上,相当部分的肝硬化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一般是在作其他疾病检查时,才不经意发现自己有肝硬化。这是因为,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和再生能力,患者只有到了肝硬化失代偿期,才会出现严重的症状。

  以刘处长为例,在等待肝移植期间,饱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折磨,多次出现黄疸,而且腹水多到影响呼吸,医生不得不经常给他抽腹水,每次都能抽出数升黄色液体。

  [page]预防肝硬化从病因开始 [/page]

  预防肝硬化,从病因开始

  有很多人谈“肝硬化”色变,以为患上肝硬化就意味着生命即将画上句号。这是因为肝硬化有难治性、迁延性和致死性的特点。肝硬化年复一年地消耗患者的财力,患者有摆脱顽疾的强烈欲望,从而给各种所谓“神医”、“奇药”打开了市场之门。

  陈亚进主任解释,只要针对肝硬化的发病原因及进展规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积极防止其进一步加重,就可以减少肝硬化的危害。规律生活,戒烟酒,忌服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规则地服用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以遏制乙肝病毒的活动等,都是预防肝硬化的好办法。对于许多患者关心的中药护肝,陈主任表示,中药护肝有一定疗效,但**向正规医院的医生咨询,选择对证、且对肝脏无不良反应的中药。

  此外,定期检查也非常重要。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较好每半年作一次乙肝病毒检测、肝功能、AFP(甲胎蛋白,一种肿瘤标志物)定量及B超检查,必要时还要作MRI或CT和胃镜检查,评估乙肝病毒的活动状态和肝功能代偿情况。

  近20年来,肝移植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和合并肝衰竭的患者带来了福音。由于肝硬化的难以逆转性,肝移植可认为是治疗性治疗,手术成活率超过90%,5年生存率高达80%以上。

  更多专家视角:

  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肝病特邀专家王宇明谈早期肝硬化逆转

  于聪慧主任谈冬季肝硬化的防治

  徐光福主任谈: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有哪些

  范殿英教授介绍肝硬化疾病的危害

  【文章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