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专家刘惠亮、刘英介绍心律不齐与房颤

发布时间:2014-03-20 求医网

  心率不齐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危险,由于心率不稳定,患者随时可能爆发严重的心脏病,这对于我们的健康威胁很大,下面武警总医院心内科刘惠亮与刘英副主任将和我们聊聊心率不齐的话题。


武警总医院心内科 刘惠亮

  专家简介:

  刘惠亮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武警总医院副院长,武警部队心脏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兼武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心脏介入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

  刘英,副教授,医学硕士,现任武警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风心病、心肌病和高血脂等诊治。

  主持人:两位专家好,心律不齐在我国发病率高吗?

  刘惠亮:国内心律不齐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为41.84例/10万人,以13亿人口推算,国内心脏猝死总人数高达54.4万例/年。

  目前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抢救的机会。究其原因,心律失常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主持人:可能大家对心律不齐常的严重性还不是很了解,请您介绍一下。

  刘惠亮:目前公众对心律不齐的认识十分混乱,要么过度紧张,要么掉以轻心,尤其是对严重心律失常重视不足,事实上,心律失常是导致急性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应该引起公众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相关疾病的中老年患者。

  心律不齐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类。轻度心律失常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对人体不产生危害,但少数严重心律失常则因发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是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日常所见最典型的心律失常是房颤。

  [page]房颤的危害有哪些 [/page]

  主持人:房颤是什么病?也是心律不齐的一种吗?

  刘惠亮:房颤是一种恶性的心律不齐,心房率为350-600次/分钟,不协调、不规则的颤动是疾病的表现,很难预料发作和停止的时间。房颤**的危害是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发生脑栓塞,从而导致脑中风,严重则危及生命。

  老年人房颤的发病率高达10%,是仅次于高血压、冠心病的心血管疾病。由于房颤导致的卒中每年夺取大批生命,但公众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仍偏低,还有些患者认为没有症状,不需要治疗而随意停药。

  主持人:房颤危害大吗?一般的患病人群有哪些?

  刘英:对老年人而言,房颤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三高”疾病。大约50%心脏性死亡的原因是心脏性猝死,而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又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欧美国家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缺血性疾病。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室颤)。治疗这些失常,重点在于减轻相关症状和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

  最主要还是要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

  [page]房颤只能通过导管消融术、进行抗凝治疗进行干预 [/page]

  主持人:目前,在我国是如何治疗房颤的?

  刘英:房颤只能通过导管消融术、进行抗凝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但大多数患者在没有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药物使用的依从性差,这使得药物治疗很难完全奏效。导管消融术能达到的高达80%的临床**率。这种微创治疗方法可以避免开胸手术、创伤较小、安全系数较高,且患者术后12小时之内即可进行活动。但由于导管消融术对医生技术要求极高,需要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指导,因此需要心血管内科专科医生进行手术,才能确保手术成功。

  房颤抗凝治疗是一个系统的治疗过程,无论是常规的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后的用药,都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抗凝药物过度可能导致出血,抗凝不足又不会产生预防血栓发生的效果。患者切不可随意更改药物的服用量,给自己当医生。一旦出现胸口怦怦跳、脉搏强弱不等、常感觉气短、易疲劳、出现胸闷(胸痛)、突发昏厥或头晕等症状,可能预示房颤可能已经发生,应该及时就医治疗。

  主持人:好的,感谢两位的精彩解答,以上就是我们对于心率不齐的介绍,相信大家看完上面的介绍之后,对于如何治疗护理该疾病会有帮助。

  更多专家视角: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张嘉莹解析心律失常与心脏病的区别

  董吁钢、吴书林两位专家详细介绍房颤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姚焰教授谈心律失常之心脏起搏术

  刘雪芹教授谈怎么治疗心慌、气短、心律失常

  【文章转自:39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