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主任杨志明:冠心病患者如何养生

发布时间:2014-09-09 求医网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该病尤以40岁以上的人群居多,尤其是老年人朋友更容易患上此病。现在冠心病的发病率也是非常高的,现代人都非常注重的养生,大家对的养生非常注重,下面就让专家为大家讲解一下冠心病症状与养生有哪些。

  专家简介:杨志明,男,1961年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主任,山西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兼秘书、介入学组副组长;山西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副会长。«临床医药实践杂志»常务编委、«国际心血管及相关疾病杂志»编委。1984年山西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1989年取得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1989年至今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历任住院、主治、副主任、主任医师,其间于1999年至2001年在日本关西医科大学留学,主要研究方向冠心病的基础与临床。历年来在国际、国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3部,承担省级课题4项。

  主持人:心内科常见疾病有哪些呢?

  杨主任:常见疾病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衰、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房间隔缺损、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缺血等等。

  主持人:我们常听说冠心病,它是怎样的一种疾病呢?

  杨主任: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会产生心绞痛等症状。

  主持人:冠心病常见临床表现有哪些?

  杨主任:临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五个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

  心绞痛是一组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起的症候群:

  (1)胸部压迫窒息感、闷胀感、剧烈的烧灼样疼痛,一般疼痛持续1-5分钟,偶有长达15分钟,可自行缓解;

  (2)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前内侧直至小指与无名指;

  (3)疼痛在心脏负担加重(例如体力活动增加、过度的精神刺激和受寒)时出现,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后即可消失;

  (4)疼痛发作时,可伴有(也可不伴有)虚脱、出汗、呼吸短促、忧虑、心悸、恶心或头晕症状。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危急症候,通常多有心绞痛发作频繁和加重作为基础,也有无心绞痛史而突发心肌梗死的病例(此种情况最危险,常因没有防备而造成猝死)。 心肌梗死的表现为:

  (1)突发时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痛,向左肩、左臂或他处放射,且疼痛持续半小时以上,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呼吸短促、头晕、恶心、多汗、脉搏细微;

  (3)皮肤湿冷、灰白、重病病容;

  (4)大约十分之一的病人的单独表现是晕厥或休克。

  [page]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page]

  主持人:冠心病病因有哪些?

  杨主任: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别(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家族史(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等。

  主持人: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杨主任:中老年人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听到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

  (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另外,为及早发现冠心病,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做以下的检验:

  如果检验结果不正常或有其他的易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该每五年做一次或更多次血胆固醇化验。每年做一次血压、血糖检查。若属于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就要请医生查看是否需要接受心电图检查。若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医生会安排做一项运动试验以测出在踩固定脚车或踩运动平板机时的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最肯定的方法。

  [page]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 [/page]

  主持人: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冠状动脉造影吧!

  杨主任: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显影效果好,假阳性和假阴性率都很低。一旦发现问题,行冠状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选择治疗方案,也就是既可以发现问题,也可以迅速解决问题。但是费用相对偏高,尽管是微创,它还是有创伤的。另外,对碘或造影剂过敏,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都是不可以使用冠状动脉造影的。

  主持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杨主任:首先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还有其他一些运动锻炼疗法等等。

  主持人: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有什么区别呢?

  杨主任:手术治疗也就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从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取一段血管,然后将其分别接在狭窄或堵塞了的冠状动脉的两端,使血流可以通过“桥”绕道而行,从而使缺血的心肌得到氧供,而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这一手术属心脏外科手术,创伤较大,但疗效确切。主要用于不适合支架术的严重冠心病患者。

  介入治疗是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术,介入治疗不是外科手术而是一种心脏导管技术,具体来讲是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或手腕上的桡动脉,经过血管穿刺把支架或其它器械放入冠状动脉里面,达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的目的。介入治疗的创伤小,效果确切,风险小(<1%)。普通金属裸支架的再狭窄率为15%-30%。药物涂层支架的应用进一步改善了支架术的长期疗效,一般人群再狭窄率3%,糖尿病/复杂病变约为10%,其效果可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相媲美。

  主持人:对于冠心病的预防,您能给我们一些建议吗?

  杨主任:预防冠心病首先要从生活方式和饮食做起,主要目的是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复发的风险。

  (1)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临睡前不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

  (2)身心愉快。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虎以及过喜。

  (3)控制饮食。饮食且清淡,易消化,少食油腻、脂肪、糖类。要用足够的蔬

  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少,为宜喝浓茶、咖啡。

  (4)戒烟少酒。吸烟是造成心肌硬塞、中风的重要因素,应一定戒烟。少量饮

  啤酒、黄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气血调和,但不能喝烈性酒。

  (5)劳逸结合。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饱餐后不宜运动。

  (6)体育锻炼。运动应根据各人自身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如打太极拳、乒乓球、健身操等。要量力而行,使全身气血流通,减轻心脏负担。

  主持人:杨主任您好,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心内科科室的相关情况!

  杨主任: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科心血管专业创建于50年代,1976年正式成立心内科,长期以来在我省享有很高的优秀度,早在80年代中期已成为临床心血管内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已培养了三百余名在国内外工作的硕士研究生。2002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现已培养了5名博士。

  心内科现有医护人员49人,其中医师20名,其中中正高级10人,副高级5人,中级5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归国留学人员4名,护师 26名, 高级4人,中级7人。床位60张,具有世界优秀的美国惠普监护中心和12张监护病床,设有心电生理检查室,心导管室和实验室。

  主持人:嗯,非常感谢杨主任接受我们的访问,也祝愿您工作顺利,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