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3-06 求医网
目前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约为30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40%左右,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而冠心病正是心血管病中的“主力部队”。身患冠心病,患者最为关心的莫过于怎样才能解决病痛。但令不少患者感到烦恼的是,在就诊过程中,他们却会碰到不同医生给出的不同治疗方案的情况,到心内科就诊,医生建议做介入支架治疗。到心外科就诊,则被认为较好做搭桥手术。今天就此问题,好大夫在线携手搜狐健康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安贞医院心外科黄方炯教授和心内科赵全明教授来和我们共同讨论,冠心病的治疗究竟是选择支架还是搭桥?如何进行科学有效、性价比高的治疗?
主持人:首先有请两位教授跟网友打一个招呼。
安贞医院心外科黄方炯教授
黄方炯教授:各位网友下午好。
赵全明教授:下午好。
冠心病病因“三宝”:吃得好、活动少、压力大
主持人: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节节攀升,请两位教授分析一下冠心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赵全明教授: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分为先天性原因和后天性原因。先天性即遗传性,如果有冠心病家族史,子女就容易得冠心病。如果有家族性遗传性高脂血症,就容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得冠心病就会比较早。大部分的因素是后天性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不运动和工作压力大,这些都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我简单地把冠心病后天发病因素总结为三个方面:吃得好、活动少、工作压力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最近二十年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吃得比较好,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几乎一天三顿都在吃肉;因为脑力劳动多了,所以活动比较少;第三,压力比较大,人们一天到晚拼命工作。这三个方面都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最近几年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的升高。
黄方炯教授:现在冠心病的病因主要还是以后天因素为主。
[page]曾经“一枝独秀”的冠脉搭桥[/page]
曾经“一枝独秀”的冠脉搭桥
搜狐健康:介入治疗出现之前,冠脉搭桥手术是“一枝独秀”,请黄教授介绍一下冠脉搭桥手术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黄方炯教授:搭桥手术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已经有将近六十年的历史。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开始做冠脉搭桥手术,一直到现在,全世界每年有50万到60万的患者接受这个手术。我们国家从1974年开始做第一台冠脉搭桥手术,遗憾的是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原因,70年代到 80年代耽误掉了,一直到90年代中期这项技术在我们国家才成熟地应用起来。冠脉搭桥手术发展比较快,但是目前发展还是不太平衡,主要是集中在北京、上海这几个地方几家大的医院做得比较好,其他的包括省级医院都发展得不太好。
搜狐健康:请问黄教授搭桥手术的优缺点有哪些呢?给我们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吧。
黄方炯教授:搭桥手术最突出的特点是效果好、维持效果时间长。虽然搭桥手术治疗冠心病不是一劳永逸,它还是一个姑息性的治疗,但是姑息的时间比较长。比如说做一个动脉搭桥,十年以后桥的通畅率还能够达到90%。冠脉搭桥的缺点是创伤比较大。以前冠脉搭桥需要心脏停下来才能做,现在绝大部分不用心脏停下来,但是对外科医生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但是还是创伤比较大。
搜狐健康:赵教授您作为一个心内科的医生是怎么看待搭桥手术的?
赵全明教授:搭桥是一个非常可靠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有的病人觉得搭桥手术痛苦大一点,可能会选择其它治疗方法,但是很多情况下,药物治疗效果不太好、支架也不太适合的,就比较适合搭桥。搭桥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因为冠心病基础是药物治疗,中间是介入治疗,比较疑难的冠心病就需搭桥治疗了。
[page]“异军突起”的冠脉介入[/page]
“异军突起”的冠脉介入
主持人:是的,黄教授也提到搭桥手术是一个大手术,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等问题。于是就诞生了冠脉介入治疗,即老百姓所说的放支架,请问赵教授,介入治疗的产生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赵全明教授:冠心病的治疗有三种方法:一是药物治疗,二是介入治疗,另外就是搭桥手术。介入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里程碑,1977年瑞士做第一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当时叫球囊扩张术,80年代法国又进行了第一例支架手术。2003年左右普遍开展了药物支架手术。所以目前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主要是支架手术。支架手术和外科搭桥手术相比,创伤比较小、快一点,所以容易被病人接受。
介入技术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呢?首先它的技术难度不像搭桥难度那么大,所以开展得比较普遍。现在不仅北京这些大医院在做,外地的县市医院、地市级医院都在开展。现在每年可以做到二三十万例,美国每年都要做到一百万例。但是国内的人口基数比较大,手术每年也在以每年10%到20%的速度在递增。
主持人:支架手术发展得如此迅速,很多患者担心药物支架是否安全?冠脉介入的安全性该如何评估?它又有哪些优缺点?
赵全明教授:做支架手术的安全性问题大家确实有担心,两三年前的欧洲心脏病会议和世界心脏病会议上,有位专家提出来药物支架容易增加血栓的发病率,增加病人的死亡。最后发现这位专家是统计学的错误造成的。药物支架和金属支架的安全性是一样的。为什么现在不用金属支架而用药物支架呢?因为金属裸支架的再狭窄率比较高,普通病人的再狭窄率是20%到30%,糖尿病再狭窄率是30%到50%。药物支架再狭窄率大概应该是3%到5%,即使糖尿病病人也低于10%。而且如果再狭窄,也可以再度的介入治疗。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优点有如下几项:首先支架手术创伤比较小,是从普通穿刺的方法进行支架植入。现在大部分是从手腕部分穿刺进行支架植入。病人做完手术可以步行活动,不需要卧床休息。第二,恢复快,患者术后可以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
[page]心外科专家眼中的“冠脉介入”[/page]
心外科专家眼中的“冠脉介入”
主持人:黄教授您眼中的介入治疗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黄方炯教授:首先,就像赵教授刚才说的,支架这个治疗方法是人类现代医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一个辉煌的贡献,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贡献。食管、器官这些都可以做支架治疗。这个支架治疗有人说叫全球性的,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全世界、全球性地做支架治疗。另外,这一个人从头到脚都可以做支架治疗。在心脏上支架治疗对冠心病的治疗也是一个很伟大的进展。很多病人是适合去做支架的,这是目前支架治疗发展很快的重要原因。但是目前在我们国家有一些地方也有点过头。有些地方的心外科医生技术跟不上,做不了搭桥手术,有些人该做支架的做了支架,不该做的也在做支架。总体来讲支架手术是一个比较成熟、比较安全、比较好的方法。
赵全明教授:我想补充一下,黄教授说的特别对,该做支架的做支架,不该做支架的千万不要做。我们要把全部的血管进行疏通,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和长期的效果。一些基层的医院,因为当地没有开展搭桥的条件就去做支架这是不对的。有些人不太理解治疗的原则问题,应该按照原则治疗,病人应该搭桥的一定要搭桥。
冠脉搭桥:架起生命的“桥”
主持人:我想再请问一下黄教授,什么样的患者是需要做搭桥手术的?
黄方炯教授:总体来讲搭桥手术有这几个方面的适应症。一个是有冠心病的症状;第二,冠状动脉造影,要有两三支以上的狭窄;当然还有一些是紧急的情况,比如做支架的时候,因为支架手术过程中的一些并发症,心包填塞,或者是已经造成了心脏骤停,就应该及时去做搭桥手术。有一些病人冠脉病变比较严重,支架做不了的,比如三根血管都堵了,这种应该一次性选择搭桥,搭桥手术可以一次性全部疏通。
主持人:现在有一些患者为了避免手术风险会去选择介入,对于这种看法您有什么意见?
黄方炯教授:这种做法是不太适合的,冠心病治疗方式的选择应该根据病情选择,不应该根据风险选择。况且现在搭桥手术已经相对比较安全了,在我们医院手术成功率是98%--99%。
主持人:搭桥手术是一个能解决问题的、比较安全的手术,虽然有一定的手术风险,但是在很大的医疗中心是不存在很大问题的。
黄方炯教授:假如说这个医院的医疗条件好、外科医生技术过关的话,这应该是一个很常规、很安全的手术,而且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