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樟荣教授谈糖尿病足的防与治
发布时间:2013-03-11 求医网
从现实意义来说,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根据去年的调查,我国大城市2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10%。目前,我国在糖尿病足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后果非常严重,进而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影响其生活质量。

许樟荣教授
主持人:第五届糖尿病足相关疾病论坛举办得非常成功。请您谈谈举办此次大会的初衷。举办如此大规模的会议对广大医生有什么样的意义?
许樟荣教授:从现实意义来说,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根据去年的调查,我国大城市2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10%。目前,我国在糖尿病足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后果非常严重,进而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影响其生活质量。遗憾的是,我国在这方面还相对落后。国外有专门的足病师学院,如澳大利亚有两所足病师学院,旨在培养足病专业人员。然而,我国尚缺乏从事糖尿病足治疗方面的专业人员,所以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大会从关怀、保护、医疗护理几方面推动我国的糖尿病足事业。同时我们也希望从国外汲取相关知识和经验,从而弥补国内外此方面的差距。
无论在经济发达的日本,还是经济水平稍低的**、马来西亚,都没有足病师学院,也没有足病专业,这是亚太地区所共有的特点。亚太糖尿病肢体病变协会由新加坡的医生发起成立,我从前年开始参与这个协会的工作,从中感觉到了国家、社会、百姓对糖尿病足专业化的需要。今年大会的意义比较特殊,既是第五届北京糖尿病足相关疾病论坛,又是第六届亚太地区糖尿病肢体病变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我们特别邀请了很多世界优秀专家,以期给国内医生带来一道高水平、高层次、学术面广泛的学术大餐,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最终造福于糖尿病患者。
主持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请问近年来,我国糖尿病足的患病率呈上升还是下降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许樟荣教授:糖尿病足发病率呈上升状态,它有很大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国外专家也讲过,糖尿病足截肢后的三年死亡率可以达到50%~60%,五年死亡率可达到60%~70%,即糖尿病足患者截肢后的生存期是比较短的。糖尿病足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甚至影响行走。如果我们掌握了正确的专业知识,就可以避免这种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做好这项工作。
糖尿病足发病率的升高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年龄:我国解放初期人均寿命仅为40多岁,而据调查糖尿病足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6岁。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疾病也将增加,因而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相对增加;②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增加,因而糖尿病足的发病率必然升高;③糖尿病足病变是下肢血管、神经病变导致足局部畸形、感染等多方面的病变。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较常见。过去对心脑血管比较重视,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人们逐渐对下肢血管病变重视起来,患者也有意识地去医院检查,这使更多的糖尿病足被发现。
[page]糖尿病足病是否与未来发生心血管病变的风险相关[/page]
主持人:下肢血管病变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请问糖尿病足病是否与未来发生心血管病变的风险相关?
许樟荣教授:可以肯定的是,糖尿病足与心血管病变相关。据统计,糖尿病患者有70%~80%以上死于心血管病变,尤其是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的主要病因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足部畸形(神经病变所致)和足部的损伤感染。
对于糖尿病足病而言,足部问题只是全身问题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要治疗糖尿病足病**从全身入手。首先要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控制血脂,同时也要戒烟、控制体重。其次是重视足部的问题,如清创、抗感染、改善足部供血、减轻压力、选择合适的敷料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患者的血管都容易闭塞,下肢血管和心血管都是如此,关注糖尿病足病不仅仅是内分泌科医生的责任,还应该是骨科医生、心血管科医生、皮肤科、感染科、创伤外科医生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推动糖尿病足防治事业不断发展,以上科室应该共同高度关注糖尿病足疾病。
主持人:最近几项大型临床试验提示强化血糖控制对于预期寿命不长、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不利,很多糖尿病足患者为老年患者,亦合并心血管疾病,对于他们是否应该强化血糖控制?其机制是什么?
许樟荣教授:对于糖尿病足患者,应该稳妥地降低血糖。因为糖尿病足患者有如下特点:常见于老年人,老年人经济水平差,文化水平低,自我管理也较差;此外,糖尿病足患者往往有多种并发症,如肾病、眼底病变、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所以,对这类患者的血糖控制不能过于严格,这是出于低血糖风险的考虑。正常人发生低血糖危险不大,而糖尿病足患者如发生低血糖则容易导致心肌梗死甚至死亡,这是因为糖尿病足病患者一般营养条件很差,伴有低蛋白血症、贫血、肾功能不全以及应激激素分泌功能减退等,一旦发生低血糖则很难纠正。
总之,对于糖尿病足患者,应该稳长期地、稳妥地、尽早地、全面地控制血糖,而不是过快地控制血糖。最近几项临床试验**的特点是没有考虑患者的个体化,而过分地强调强化控制血糖,这样就会带来一些潜在的危险。事实上,有些人并不适合强化血糖控制,如年龄较大、并发症多、文化水平较低、自控水平较差的人,而糖尿病足患者往往就是这样的患者。
主持人:您认为,在糖尿病足防治方面,有那些是特别需要强调的。
许樟荣教授:有三条原则需要特别强调。首先是 预防为主的原则。糖尿病足治疗困难,医疗花费大,病人及其社会负担重。但预防则能使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率明显下降,从而是糖尿病截肢率明显下降。欧洲某些发达国家通过对于糖尿病足高危人群加强教育和管理,及时筛查足病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已经使糖尿病足的截肢率下降一半以上。其次,需要强调专业化的处理。从临床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足病患者住入一些医疗单位,由于没有得到专业化的科学的处理,往往住院时间越长而足病问题越严重。这不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医务人员、医疗单位的压力。第三,需要强调多学科合作。足病处理决不仅仅是糖尿病专科或者骨科或者血管外科的事,而是涉及到多个学科的问题。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共同努力才能提高足病防治的质量,才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截肢率。这也是国外糖尿病足治疗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