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3-11 求医网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杨新春主任跟网友谈谈关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以及心率失常的药物治疗,杨主任好,欢迎您作客。
杨新春:大家上午好!
杨新春教授
冠心病目前临床治疗方法有哪些?
主持人:杨新春教授是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专家。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系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常务委员,国内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常务委员等职务。长期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尤其在介入心脏病学领域颇有造诣,在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药物及介入治疗方面做出突出的贡献,曾荣获诸多奖项。杨教授,冠心病临床上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您能不能首先给网友介绍一下,现在有哪些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杨新春:冠心病目前在我国慢性心血管疾病里面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改革开放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营养越来越好,营养过剩,体力活动越来越少,这些导致了我们身体容易发胖超重,再加上现在国内吸烟的人群比较大,这些都是导致冠心病的罹患因素,使得冠心病的发病因素明显增加。冠心病一个**的威胁就是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发生猝死,对人类造成很大的威胁。对于它的治疗方面,主要分成三方面的治疗。一方面大家都知道的药物治疗,这是冠心病的基础治疗,另外介入治疗,所谓介入治疗就是用导管的办法用一种微创的办法,实际上也可以说它是手术,在手术室无菌条件下做的,说它不是手术,不需要开刀缝针。第三种方法是手术方法,老百姓通俗的叫法搭桥手术,像一条路不能用的时候我们再修一条新路架过去。这三种方法有时候不是孤立的,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在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的治疗。无论是介入治疗还是搭桥手术的治疗还有药物治疗一定要结合使用,就算放了支架,就算搭了桥,这只血管解决了,但是其它血管仍然处在相对病变的环境里面,随着日积月累肯定还会发生新的病变,这种情况下应用药物治疗能够使已经做过介入治疗的血管或者搭过桥的血管得到保护,使它长久通畅。另外防治新的血管病变在其他血管内发生,即使做了介入,即使做了搭桥也需要药物治疗。对于一些比较轻微的病人我们只用药物治疗就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主持人:对于每个具体患者具体使用介入还是搭桥要根据情况来定,但是药物需要终生服用?
杨新春:冠心病不是一个能够完全**的疾病,因为它主要是伴随着身体里面的代谢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过去主要是老年人容易得的病,现在生活方式改变非常快,体内代谢的改变或者说体内净化往往需要很漫长的过程,所以跟不上,使得发病人数大大增加,发病的年龄大大提前。这种病一旦得了以后,这种代谢体质或者整个生活方式完全改善或者完全改变也是不可能的。一旦得了这个病恐怕需要终身治疗或者终身预防治疗,所以我们说大多数的药物如果一旦得了这个疾病的话恐怕是终身服药。
[page]哪些类型的冠心病患者适合进行介入治疗?[/page]
主持人:您在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方面非常有造诣,能否谈一下哪些冠心病患者可以进行介入治疗?是不是介入治疗比心脏搭桥可能风险要小一点?
杨新春:这是网友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一旦得病并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大家面临三种方式的治疗或者选择,我们很难说哪种方法比哪种方法好,在不同阶段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如果一个病变是刚发现,病变不是特别重,用药物治疗即可以。如果需要是支架治疗的话,血管狭窄一定达到70%以上,这种狭窄可能会产生比较明确的临床症状。当然在70%以下,我们一般不建议采取放支架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达到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尽量使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慢慢变狭窄的过程尽量缓慢,延缓这个过程。如果60岁达到狭窄的程度,从50岁开始吃药那希望到70岁的时候再发生这种狭窄甚至到80岁再发生这种狭窄,都是可以实现的,这是药物治疗的目的。另外,目前药物治疗中研究出来有一些药物,比如通心络胶囊等,在治疗得当的情况下,有一些病人已经狭窄的血管甚至可以倒回去一些,比如狭窄了50%—60%,经过积极治疗会往后退一些或者基本不往前走,这个在近些年来说逐渐看到有这种苗头,这种情况还有待于以后的证实。至少药物治疗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这是对比较轻的。
对于狭窄达到70%以上的病人,要看病人病情的情况,如果病人是稳定性的病情,可以用药物治疗,也可以用支架治疗。用支架介入治疗之后**的好处,主要是减少了心绞痛的发作,可能使这个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药物治疗也可以减轻心绞痛的发作,但是狭窄毕竟是存在的。剧烈运动或者运动量相对比较大时,心脏比较累的时候还是会出现心绞痛。如果用支架把这个狭窄解除了,可以耐受的活动量或者心脏耐受的负荷程度更大。但从降低死亡率来说,对于一直血管有问题的病人两者是相似的,用药物治疗还是放支架最后对降低死亡率来说两者基本上是一样的。
血管狭窄如果处在不稳定状态,发生了急性不稳定心绞痛,发生心肌梗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倡用介入治疗是优于药物治疗,当然介入治疗要辅助于药物治疗,对于急性期的病人不稳定的病人,除了药物治疗应该加上介入治疗,两种方法结合来治疗的话,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血管条件差也非常弥漫,用支架的方法很难能够达到让几只血管都介入得比较好,就像道路到处都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用搭桥的方法可能会更好一些,搭桥的方法相对来说对多只血管病变或者血管病变比较弥漫,介入治疗不太适合的情况下可能搭桥治疗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在疾病不同阶段在疾病的不同情况下,这三种治疗方法是各有利弊相互补充,在医学上存在三种方法并存的形式。
如何预防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问题?
主持人:通过杨主任的介绍,患者还有网友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还有一种情况,因为冠心病的病人身体环境、发病因素不同,我们放了支架以后经过一段时间有再狭窄的可能,有没有预防的方法?
杨新春:过去有了介入治疗这项技术以后,等于在我们人类治疗冠心病来说是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也算是一次革命性的进展。但是随着介入治疗出现以后,带来一定的问题就是刚才你提到的再狭窄的问题。我们体内有一个情况,如果血管本身已经狭窄,如果再去刺激它,比如球囊扩开,比如放个支架,对它有一些刺激,就会产生一定的反应,人类对刺激会产生反应的。有人反应非常激烈,放过支架的地方或者球囊把这个狭窄,比如70%—80%的狭窄扩开了,反而几个月以后这种狭窄程度还大于当初的狭窄。或者介入治疗时扩得比较好,但是几个月之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情况,这种情况叫做再狭窄。医学界想尽一切办法克服这个困难,本世纪初出现药物涂层支架或者药物洗脱支架,在支架上面我们放了一些药物,这些药物使血管反应不要太强烈,不要形成再狭窄的药物,这些支架放到体内使得再狭窄率大大下降,现在再狭窄率只有不到10%大概在6%—10%的范围内。但是药物支架也有它的问题,放过支架的人知道,医生嘱咐吃一些特殊的药物,这些药物一定要吃,不吃的话支架容易长血栓把支架避掉。用积极的药物治疗以后,也能够克服药物支架容易长血栓的问题,通过药物的方式来解决。在今天的时代里面如果采取得当的介入治疗的话,再狭窄率一般能够控制在10%以内,这种情况还是能够为广大的病友接受的,这个治疗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用了支架一定要注意,有些药物治疗一定要服从医生的指导,千万不要自己随便停药,那样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page]网友提问环节[/page]
网友问题一:冠心病搭桥和支架有何区别?
网友:我母亲今年51岁,由于年轻是劳累过度,再加上是高血压,这几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发病率也很频繁,经检查是: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经常胸闷,头晕,家里考虑准备做手术,但是不知道是做心脏搭桥好还是支架好,回答我的问题时可以给我讲一下搭桥和支架的区别,针对我母亲的症状做什么手术好?谢谢了!
杨新春:病人现在存在着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实际这些情况我们都认为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们说的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比较公认的而且是放得比较重要位置的大概是高血压、高血脂再加上糖尿病,另外还有吸烟,还有家族史,这种家族史的父母亲得心肌梗死比较早的,比如父亲在50岁以前就得或者母亲在60岁以前得,比较早的心肌梗死家族史会对后一代有影响,如果六七十岁之后再得影响就不是太大了。这些属于危险因素,对于这些病人应该把危险因素尽量控制住,让它尽量晚得或者不得,对于这个病人来说除了积极治疗,医生可能从临床情况怀疑他有冠心病,只是怀疑,病人首先要确诊有没有冠心病,确诊冠心病之后才考虑到需不需要支架治疗还是药物治疗。任何一个病人如果一旦确诊了冠心病那么治疗上就提出这三个问题,到底是药物治疗、介入治疗还是搭桥治疗。对于这个病人来说,首先要确诊有没有冠心病是比较重要的。确诊冠心病里面有几种办法,第一种是无创的办法,病人有症状的时候做心电图或者做检查抓住这个病变的机会在病变当时可以诊断出来,但是冠心病有一个特点,冠心病的心肌缺血,心脏上的血管发生狭窄或者是堵塞,导致供血不好,即使心脏有了狭窄也不是说时时刻刻都缺血,这个缺血虽然有了狭窄,大多数情况下心脏的供血还能够使用,如果有时心脏供血不够使用,病人就有可能发生心肌梗死,完全血流被阻断或者心肌梗死。一般的病人有了血管狭窄可能产生心肌缺血,一定是在特殊情况下缺血的,和劳累有关系,和身体运动情况下或者用力情况下你的心脏需要多干活儿需要更多的血来供给,血管狭窄不能供血所以产生相对的不足,心脏需要更多的血但是血管不能给我供这么多血,那心脏就开始有反应了,这时候反应就出现心绞痛。心肌缺血应该是在特定环境下发生的,并不是坐在这儿我有冠心病心肌就缺血了,不是这样的,要不然冠心病的病人就没办法生存了。
一个冠心病的病人如果到了医院做心电图检查,医生可能诊断不出来你是冠心病,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这时候没有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发生心绞痛的时候,如果这时候做心电图对于诊断非常有价值。这种情况往往是在家里面,等打了车到医院时间就过去了,心绞痛大概就十分钟八分钟就过去了,到了医院再做心电图就没有事了。这就是说冠心病的诊断难度,有些医生根据你说的情况像冠心病就给你诊断为冠心病,其实这个不一定特别准确。真正比较完整的诊断,一个是发病的当时到达医院我们做了心电图检查证明你有冠心病。第二个方法,如果你没有症状,过去有症状到医院没有症状,可以通过运动实验,你在跑步机一样的机器跑步,运动到一定程度就像刚才说的心脏需要更多血的时候,狭窄的血管就不能满足它的时候就出现变化,心电图变化就出现了,这时候我们根据这种变化来诊断你有心肌缺血。第三个方法用CT,我们怀疑脑出血怀疑脑血管有问题,怀疑脑部长肿瘤大家知道做CT,可以看里面看得比较清楚。现在CT对于心脏上的血管对于冠状动脉也能看得清楚,通过CT的冠状造影,是无创的,看血管有没有狭窄。这样的病人相对怀疑才去做,因为这个检查比较贵,还需要X线对病人身体多多少少有一点影响。前面我们说做运动实验做普通的心电图可以范围放得比较宽一点,如果发现一些情况或者怀疑再做CT。通过CT检查出来有问题或者病人有病变症状,根据症状医生已经抓到心肌缺血的证据,这样的病人可以直接做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看到底血管有没有狭窄,狭窄在什么地方,狭窄多少,这样才能采取措施,如果狭窄大于70%在重要的地方或者几个地方需要放支架,我们既看清楚了狭窄,也可以紧接着把支架放进去,就跟检查和治疗一条线把问题解决。还有一种情况病人心肌梗死急诊送到医院,可以做紧急治疗。
冠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如何治疗?
主持人:前面谈了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患者是不是都合并心律失常?
杨新春:冠心病和心律失常是比较常见的疾病,这两者可以有联系也可以没联系,一个冠心病的病人可以有心律失常的,但是一般人群当中其它心脏病当中也可能心律失常,正常的人心脏没有太明显病变的情况下也可以有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合并产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要比平常人高一些,心律失常只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而已。
主持人:心律失常有很多表现,有快的心率失常有慢的心率失常,临床上这些心率失常是否都需要治疗?
杨新春:心律失常本身是一种疾病也好,一种诊断也好,在正常的心脏上面出现心律失常,功能调节不好,神经调节不匹配,有些人受到精神刺激环境刺激也可能发生心律失常,对于这些人我们一般称作是功能性的心律失常,这种人早搏最常见。是功能不协调产生的疾病,如果调节的话调节心情,比如有人睡眠不好或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调整这些方面,可能心律失常会得到一些改善。有人对于心律失常或者早搏反应非常敏感,就像一个人对于疼痛的敏感性不一样,有人手上碰一个小口子没什么事该干什么干什么,有人可能手上碰一个小口子就晕倒了,对于有些人可能心脏上没有严重的病变,但是心律失常产生之后对于他的影响非常大,甚至不能工作,甚至正常生活都受到影响,这个病人我们也需要用药物进行治疗,主要是提高生活质量。还有一种病人有明显的心脏病,有明确的冠心病又有心律失常,那么我们要看如果心律失常和冠心病的关系,冠心病治疗比较好的情况下心律失常就可能不存在了或者少了。对原发病变进行治疗,任何一个药物都有副作用,尤其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心律平等的副作用会更大一些,对心脏的影响相对比较大。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才用来治疗极严重的病人,这类药物治疗还有一个问题,它的有效性发挥作用的时候也不是百分之百都有效,只能说对有一些病人效果比较好,对有些病人效果比较差。对于一些比较缓慢的心律失常如果产生一些明确的对后果产生明显影响,如果到一定程度,病人全身会出现一些供血不足的情况,比如头晕、眼睛发黑甚至晕倒,全身没有力气,可以用起搏器来进行治疗。起搏器可以使你的心律调到我们需要它是多少它就可以调到多少,这样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甚至降低发生意外的风险。
主持人:一般冠心病合并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也是和您刚才谈到的这几种情况是一致的。
杨新春:基本是一致的,冠心病有一个特殊性,首先我们要治疗冠心病,把缺血的问题解决了,如果心律失常还是存在,根据心律失常不同的性质我们采取药物治疗还是采取其他的办法治疗,要根据不同的心律失常来决定。
[page]哪些中药对于治疗心律失常有帮助?[/page]
主持人:心律失常有些药物的副作用比较大,我们国家传统中药对于心律失常有没有比较好的药物?
杨新春:心律失常在治疗中中药在里面发挥很好的作用,中医治疗有一个特点,以调节整体为目标。有一些心律失常患者,这类患者占的比例而且不是太小,和体内的调节神经的调节有很大的关系,对于这些病人说我们进行中医中药治疗就能够调节过来的,也许这种心律失常就得到缓解或者消失了。中成药里面有整体调节的作用,而且药物本身具有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比如现在所知道的参松养心胶囊等等,在临床应用有很好的效果,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可能不一定像西医那样针对性非常强。西药的特点针对性非常强,但是没有调节整体。中药的特点针对性相对弱一些,但是更加强调整体,针对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病情来选择药物。如果确实是器质性心脏病引起很明显的心律失常,单靠中药的话不一定能够完全控制住,这时候虽然副作用比较大,但是由于你的心律失常给你带来的危害更大的所以我们可以中医药结合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如果心律失常危害不是这么大,我们就可以不用副作用很大的药物治疗,中药就是比较好的选择。
治疗心律失常房颤有无更好的药物?
主持人:心律失常房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律平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药物,但是存在很多安全性的问题,目前有没有一些替代的药物?
杨新春:谈到房颤和心律平是两大问题,房颤本身是很大的问题,房颤的发病和冠心病有相似之处,也就是说在年龄比较大的人群当中发病率明显增高。由于我们国家现在生活条件的改善,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明显延长,这也预示着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房颤的发病率也会明显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房颤就是比较重要的心律失常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对于房颤目前来说药物治疗的措施里面有效的药物相对比较少,很多房颤病人经常到门诊来看病,经常调整药物,怎么调整?治疗效果都不是特别满意。心律平是治疗房颤里面比较重要的药物,效果来说还是比较有效的药物,但是心律平对于心脏本身的遏制作用比较强,对于正常心脏来说这种副作用基本上是显现的不明显。如果一个病人房颤的患者没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如果只是单纯的房颤用心律平是可以的,副作用对于这样的病人来说可以忽略,收益比副作用大,心律平的副作用主要是对不同的人显示不一样。对于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心律平的副作用非常大,对有器质性心脏病比如有了心肌梗死,有了心率衰竭,有明确的心脏增大等等情况心律平不是应该选择的药物,选择这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大于正面的作用,我们不提倡使用心律平这种药物,可以选用一些中成药物结合治疗。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不是说心律平一定不能使用,而是对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副作用比较大,要慎用。对于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心律平是比较常用也是效果比较好的药物。
专家对冠心病患者春节期间的日常生活建议
主持人:马上就要过春节了,这段时间冠心病的患者或者心律失常的患者日常注意方面也非常多,最近很多冠心病猝死的病例特别多,而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杨教授对于这些患者在过节期间有哪些忠告或者建议?
杨新春: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新春佳节对于国内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一家要团聚,亲戚朋友要走访,这是联络感情也是值得庆祝的重要节日。在这期间一般人的生活规律会被打破,甚至对有些人来说比工作时间可能更加劳累,应酬比较多,需要做的事情也比较多,家里面也比较忙,亲戚朋友要来回走动。在这个时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在这方面都要适当注意,根据冠心病的发病情况现在年轻化,过去都是认为冠心病是60岁以上老人才得的病,年轻人没有事,现在对于冠心病研究发现,血管狭窄要通过一个时间,时间越长在体内日积月累像水管内长水垢一样,随着时间越长水垢越来越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狭窄越来越明显。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虽然血管狭窄不是特别严重,但是里面已经有一部分病变的基础,在一种特殊情况下血管周围硬化的斑块会破裂,一旦破裂就会长血栓,粘到血管壁上容易发生心肌梗死或者猝死。并不是有了心绞痛血管狭窄才导致的心肌梗死,很轻微的斑块破裂也可能猝死。血压特别高的情况下,我们大量抽烟的情况下,我们大量熬夜特别劳累的情况下,这些都可以使得斑块不稳定,本来是稳定的状态变成不稳定,甚至发生破裂,甚至产生血栓,急居发生病变。我们周围有些同事可能从来没有心绞痛,但突然发生心梗死掉了,这种情况很可能出现。我们知道这个发病机制,那么节假日期间一定要劳逸结合,不要熬夜,不要大量吸烟,把血压控制好。如果血压控制的不是特别好,再加上暴饮暴食,吃了大量东西血脂升高,血液在血管里面的流动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吃的多血糖也会增长,这些都是诱发病变的因素。节假日里面我们的饮食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度,不要酗酒爆饮,另外熬夜、吸烟一定要控制。如果家中有心脏病的病人,在这个期间一定要坚持服药,不要因为高兴忘记服药,劳累再加上忘记服药可能导致疾病的发作。总之,生活方式上面一个要规律,还有饮食规律,不要因为过年而忘记或故意不吃药,还有的病人因为过年过节吃的没药了,医院医生不上班了不想过年期间上医院,也容易诱发重大问题。如果春节期间不舒服或者胸痛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冠心病一旦发生心肌缺血或者心肌梗死早期的一两个小时是非常非常关键的,到达医院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因为血管被堵塞了,血管越早打开血液尽早供应坏死的心肌就会越少,获益就会非常大。
主持人: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如果继续合并心律失常是不是更容易导致猝死呢?
杨新春:对于冠心病的病人心律失常产生机制主要是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心肌缺血的问题,如果这个病人没有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容易诱发一些事件,心肌缺血有可能导致非常恶性的心律失常甚至发生猝死。有心肌缺血的风险一个方面是怕缺血完全被阻断可以导致心肌坏死,另一方面缺血的时候容易发生一些心律失常事件,心律失常突然发生导致病人的突然死亡。另外有的病人药物服用情况下在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但是仍然存在心律失常,就要看这种心律失常是什么样的心律失常,有的心律失常比如室速或者严重的心律失常对于病人有很大影响,需要服用药物控制心律失常,但是对于早搏的心律失常病人,早搏不一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可以服用一些整全调节的药物,当然这主要服从于医生,这么复杂的病变单纯在家里硬扛是不科学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之下来控制。劳累的时候加重心肌缺血或者心律失常,在过节情况下我们有心律失常的病人同样也需要像刚才注意的事项包括服药的问题都需要加强,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不要因为很多喜庆的事情忽略自己的身体带来不该发生的事情。
[page]专家回答网友问题[/page]
网友:父亲心脏前壁心肌梗塞,已经大于12个小时,如果再介入支架,效果会不会打折扣,对以后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请说明一下,这种情况心肌是否一定是坏死了,那么植入支架之后,心脏的工作是否还能正常?对以后的生活有多大的影响?
杨新春:急性前壁心肌梗塞,只要心肌梗塞就说明这个人的血流被阻断,一旦被堵塞,心肌得不到供血的情况下先是疼痛,后面是坏死。从心肌缺血到坏死一般需要30分钟的时间左右,如果胸痛持续30分钟以上可能这个病人的心肌坏死。一般到12个小时左右,如果血管一直没有排空,在血管供给的范围之内坏死的心肌基本上90%左右的心肌都会引起坏死。随着时间的延迟就像庄稼地里的庄稼受到干旱一样,早期干旱的时候庄稼的叶子会有点发蔫长得慢,再继续下去慢慢枯竭最后到死亡,如果一旦发生死亡再浇水就没有用了。心肌也是一样,如果心肌已经发生坏死,我们再给它供血的话效果没有明显效果。但是不会在同一个时间点所有的庄稼都旱死,而是有些庄稼先死有些庄稼后死,心肌也是一样,30分钟一直到12个小时之内心肌逐渐坏死,在不同的时间里面只要开通血管都会有效益,只是效益的好和坏大和小,越早效益越好。12小时之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不需要通畅血管,血管有一个侧枝,有像马路一样,马路被阻断了还有旁道可以绕过去,交通并没有完全堵死。这种病人可能心肌坏死持续时间更唱,超过12小时以上心肌梗死的病人还放不放支架取决于病人在这个时候还有没有胸痛的症状,如果还有胸痛,说明还有心肌在坏死,因为心肌在缺血到坏死的过程当中会产生胸痛,如果心肌真正坏死之后就不疼了。虽然超过12小时还有胸痛,应该可以做介入治疗,开通血管,使得剩余下来没有死亡的心肌再不要发生死亡,但是已经死亡的心肌已经梗死的心肌就没有办法了。10天到两周以后再去做造影看看血管病变是什么样的,需不需要开通血管。
我在这儿呼吁病人有胸痛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到达医院越早获益越好。心肌梗死只是一次发生,这次发生以后对于以后的影响,对于今后生活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主要取决于坏死的心肌有多少,坏死的心肌越多对今后生活的影响越大,坏死的心肌越少对今后生活的影响越小。及时到达医院疏通血管的病人治疗之后出院跟正常人差不多,有的病人可能永远丧失劳动力天天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有人变成一个正常人这就取决于血管堵塞的地方关键不关键,取决于到达医院时间的早和晚,取决于心肌坏死有多少。即使在节假日所有的大医院都有值班医生,在北京朝阳医院开设心肌梗死的绿色通道,一年365天24小时开放,作医务工作者治疗病人是我们的天职,我们有值班制度,随时为病人服务,尤其过年过节期间发生紧急情况还比较多,在这方面各家医院都会有相应的安排。希望病人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认为过年过节晚上医院没有人了就在家忍一忍,耽误了治疗的较好时机。
网友:我朋友患有心律失常,病发前,心跳加快,手脚无力,浑身发冷,头晕,继而昏厥。并未做心电图检查。医生说,未发现其他疾病,只是心律失常。请问心律失常常常引起昏厥是否由于有心脏方面的疾病,需不需要作心电图一类的检查,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确定病因。
杨新春:晕厥是非常复杂的疾病,晕厥在诊断上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在临床上在心血管专业来说对晕厥这个疾病的诊断是难度比较高的,比冠心病其它心脏病的诊断难度大得多的多,主要有很多情况下都可以引起晕厥,包括神经系统的病变,包括心脏本身的病变,心脏包括心律失常产生晕厥,还有心脏瓣膜病变其它严重的情况也可能产生晕厥。还有血管的调节如果出现问题,引起血压的急据变化也可能引起晕厥。血液里面有些病变也能产生晕厥,产生晕厥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而且有些情况是相对不好查的。
我们刚才说过心律失常是可以产生晕厥,心律失常一旦产生晕厥预示着它的风险非常大,晕厥到死亡其实就是一线之隔,晕厥没有活过来病人就死了。这个晕厥我是指心律失常产生的,那就是风险相当大了。但是心律失常有的时候出现有的时候不出现,出现的时候晕厥是在家里面,家里面也不知道情况,到了医院说不清楚,医生也没办法判断到底是不是心律失常。这就是刚才说的存在困惑,对于这种病人来说有几种办法,一个是这种病人需要到医院进行系统检查,排除有没有神经系统的问题。另外排除有没有血管引起的,有人血管调节比较差,有人坐的时间长了或者蹲的时间长了站起来一下子晕倒了,属于血管调节不太好,导致体内血压变化产生的。经过自己注意一点,起来的时候慢一点,或者用一些药物调整一下。
另外排除是不是心律失常引起的,**要抓住心律失常的证据才行,抓不住没有办法说就是哪一种晕厥,如果心律失常产生的晕厥,这种病人要装特殊的起搏器来预防,这种病人发生猝死的可能性比较大。这种证据的得到,一方面24小时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只管24小时,晕厥并不是说每天都要发生,每天都发生的概率太高了,诊断起来非常容易。另外还有电话心电图,通过电话传输心电图,旁边还得有人。另外还有一种办法,有一种小的东西植入病人的皮下,随时带在身上,随时记录,可以排除一些重要的高度怀疑是心律失常的病人比较有效,这个东西比较贵大概要一两万块钱。其它需要在医院做一些检查,病人家属和身边的人对于诊断晕厥有很重要的价值,一旦病人晕倒的时候我们身边的人要注意他有没有脉搏,脉搏是快还是慢,这样对于一个病人的判断对于医生提供比较重要的信息。发生晕厥的时候医生不在场,我们要靠在场的人有没有什么问题,病人有没有抽搐,病人的脉搏是快还是慢还是没有脉搏等等这些情况来帮助医生判断。
晕厥这个问题是比较重要的问题,要引起病人的重视,一定要到医院去查,尽量查到原因。有的问题是比较危险的,当然不一定晕厥都是危险的,但是里面包含一种高危病人。
网友:我父亲快70岁了,十几年的高血压了,最近老胸闷,心慌,睡不好觉,去医院检查,说是频发性室性早搏,后来用胺碘酮、心律平治疗,但效果不好,前几天因为生气,又重了,住院了,医生给用的药是非洛地平、比索洛尔、参松养心,对症吗?他容易生气,还有点焦虑,对他的血压和心律失常影响大吗?
杨新春:这个药物应用还是比较对症的,老人是一个高血压病人,高血压病人产生心律失常先去控制血压,把血压控制得比较好,这种情况下我们再来看心律失常的情况。如果血压经过积极控制,控制比较好的情况下仍然有心律失常,当然这个病人是一个早搏,对于室性早搏来说,这个病人服用过胺碘酮、心律平,心律平刚才说了有一定的副作用。胺碘酮这个药物,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或者对于危险的心律失常胺碘酮要慎重使用,胺碘酮本身存在很大的副作用,吃的时间比较长容易产生甲状腺问题,甚至角膜产生问题,肝脏产生问题,甚至最严重的产生肺纤维化甚至导致病人死亡。在这种情况下胺碘酮的使用不是说不能使用,一定要经过医生的仔细判断。对于这种病人临床上一般采用积极控制血压,加上一些β受体阻断剂、比索洛尔,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另外比索洛尔能够起到降低室性心率失常的作用,能够防止病人发生猝死β受体阻断剂有比较好的作用。老人睡眠不好,在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参松养心可以通过积极的整体调节神经方面,改善睡眠,休息好等等,这些调节过来以后可能也会有好处。
如果病人早搏仍然很多,对病人症状比较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胺碘酮这样的药物。这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最后的情况下再使用,不要轻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