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德斌大夫谈成人房室缺病理及治疗

发布时间:2013-03-19 求医网

  记者:各位网友下午好,今天我们请来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外科柳德斌 大夫就成人房室缺方面问题和我们谈谈,柳大夫您好。成人房室缺的病理机制是怎样的?


柳德斌大夫

  柳德斌大夫:室缺在左、右心室之间存在一直接开口。按国内统计,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中,本病仅次于房间隔缺损占第二位,近年来国内儿科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开展较普遍,成人室缺患者相应减少。室缺解剖上一般可分为4 型:I嵴上型,缺损在肺动脉瓣下,常合并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此型少见约占5 % ; II 型为嵴下型或膜部缺损,为最常见的类型占80 % 左右;III型为房室通道型;IV 型为肌型缺损,后两型均较少见。

  室缺必然导致心室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其血流动力学效应为:① 肺循环血量增多;② 左室容量负荷增大;③ 体循环血量下降。由于肺循环血量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早期肺血管阻力呈功能性增高,随着时间推移,肺血管发生组织学改变,形成肺血管梗阻性病变,可使右心压力逐步升高超过左心压力,而转变为右向左分流,形成Eisenmenger 综合征。

  记者:微治疗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柳德斌大夫:

  成人室缺患者如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对治疗单纯成人室缺有4种手术方案:心外常规开胸术、右腋下小切口手术、胸腔镜手术及心内科介入封堵术。可根据缺损大小、部位、年龄及成人室缺患者的自身情况来定较好的成人室缺治疗方案。

  成人小室缺Qp / Qs < 1 . 3 者一般不需手术,但应随访观察;中度室缺Qp / Qs 为1 . 5 ~2 . 0 者应考虑手术,此类患者在成人中少见;介于以上两者之间Qp/Qs 为1 . 3 ~1 . 5 者可根据成人室缺患者总体情况决定是否手术,除非年龄过大有其他疾患不能耐受手术者仍应考虑手术治疗;大室缺伴明显肺动脉压增高,肺血管阻力>7Wood 单位者不宜手术(IWood 单位== 67 士33dyn · S · Cm 一5 )。

  一般成人室缺自然闭合者为数极少,存活至成人的室缺一般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缺损面积较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属于较小室缺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另一种为较大的心脏室缺在儿童期未作手术至成人已发展为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预后极差。
[page]VSD的治疗是怎么回事[/page] 
 记者:
VSD的治疗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柳德斌大夫:

  因为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室缺VSD年龄增大,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室缺VSD应先评估室缺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可行性,根据检查结果选择使用合适治疗方式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室缺VSD,手术治疗后应加强术后随访,以保障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室缺VSD手术治疗效果。

  未手术患者的评估:

  一、评估室缺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成人患者手术可行性的心导管检查,明确诊断PDA可基于影像学检查显示的缺损处分流(伴或不伴明显左心室容量超负荷的临床表现)(Ⅰ类建议,证据级别:C,简称Ⅰ/C)。

  二、在无创检查结果不确定且治疗需要更多信息的情况下,室缺VSD成人患者接受心导管检查是有效的。检查应收集下列数据:

  1.缺损处分流量(Ⅱa/B);

  2.测定疑似PAH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及阻力,并用各种血管扩张剂来测定PAH的可逆性(Ⅱa/B);

  3.评估其他心脏病变,如主动脉瓣反流及双腔右心室(Ⅱa/C);

  4.在外科手术前确定是否存在多发性室缺VSD(Ⅱa/C);

  5.有冠脉疾病风险的患者应接受冠脉造影(Ⅱa/C);

  6.应了解VSD解剖情况,尤其是在拟应用封堵装置前(Ⅱa/C)。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室缺VSD导管介入治疗:

  采用封堵装置闭合肌部VSD须慎重,尤其对于远离三尖瓣及主动脉的缺损,或合并左心腔严重扩大或PAH的VSD(Ⅱb/C)。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室缺VSD外科及介入干预后随访:

  一、残存心衰、分流、PAH、主动脉瓣反流、左室或右室流出道梗阻的成人患者,VSD术后应在本地区ACHD中心接受检查,至少每年1次(Ⅰ/C)。

  二、残存轻微VSD且不合并其他病变的成人患者,应每3~5年在本地区ACHD中心接受检查(Ⅰ/C)。

  三、使用封堵装置的成人患者应根据VSD位置及其他因素,每1~2年在ACHD中心接受随访(Ⅰ/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