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军教授谈如何治疗恐惧症

发布时间:2013-03-22 求医网

   绝大多数的精神病医生认为,恐惧症是可以**。但却只有23%的恐惧症患者接受治疗。为什么患者不寻求治疗呢?因为单纯恐惧症本身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不大,多数患者不了解这是一种病——一种精神心理病。误认为 是自己过分脆弱无法面对现实,或者干脆以为是“怪癖”或者“小毛病”,故认为无需求寻求治疗。另外,患恐惧症的男性都自以为自己是强者,认为因为恐惧症看医生是羞耻的表现,宁愿忍受恐惧症的痛苦折磨,也羞于求医。只要接受适当治疗,85%-95%患者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无论病程多长、病情多重,治疗效果都会很好

  主持人:介绍一些恐惧症的常见表现

  徐文军:所谓恐惧症是对某种物体或某种环境的一种无理性的、不适当的恐惧感。一旦面对这种物体或环境时,恐惧症患者就会产生一种极端的恐怖感,以致会千方百计地躲避这种环境,因为他害怕自己无法逃脱。

  恐惧症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病人知道这种害怕是过分、不应该、不合理的,但这种认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

  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

  恐惧症的病因不是单一性的。一般认为有生物学上的因素,即遗传性的性格脆弱,天生紧张而显神经质,这类人最易产生恐惧感。另一因素是无能解决自身承受的精神压力。

[page]如何治疗恐惧症?[/page]

  主持人:如何治疗恐惧症?

  徐文军:恐惧是一种负性情绪,是个体直接面对有人生伤害的客体(如毒蛇、猛兽),以及面临某些特殊环境或事件(如战争、处在生死关头的环境、遭坏人抢劫及伤害等),所引起的畏惧及害怕性心理反应。

  恐惧心理人皆有之,恐惧分心理反应性恐惧及神经症性恐惧。广州市脑科医院心理康复科徐文军

  心理反应性恐惧:心理反应性恐惧,要有个体真正值得恐惧的客体、环境及事件,是对可导致恐惧情绪的客体、环境及事件的一种心理反应。不同人对刺激引发的恐惧反应程度差异很大,与个性、社会经历、身体及经济状况有关。轻度的恐惧反应,人可耐受,属于正常情绪波动范围,是正常恐惧。强烈的恐惧反应,可达到惊恐状态,事后留下较深的情绪记忆,留下明显的心理创伤及后怕心理。创伤可使人成熟,也可能使人形成创伤后的错误经验、发生行为障碍及适应不良。这种强烈的恐惧反应,称为应激性恐惧,持久过强的恐惧情绪对人健康有害,但它不是恐惧症。

  恐惧症:又称恐惧性神经症,是以神经症性恐惧为主要表现的轻性心理疾病。这种恐惧的发生,与个性缺陷(生性胆小、脆弱、缺乏自信、易紧张等)有关,也与社会经验与能力不足,以及曾经遭遇有恐惧性的人生经历或者人生误导有关。其特征是,遇到正常人不会有恐惧反应的客体、环境及事件,会有恐惧情绪;患者遇到正常人只有轻度恐惧反应的客体、环境及事件,则有强烈的恐惧。这些恐惧现象相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合理的,不应该发生的。常见的客体有:小动物、软体动物、昆虫、尖锐利器及交通工具等。常见的环境及事件有:高空、广场、黑暗、闭塞的空间、社交、疾病、与人对视及性行为等。这些客体、环境及事件,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危险、危害及伤害。患者也明知不必要害怕,对其畏惧不对,知道自己过分害怕了,没有必要,但面对这些刺激时,又控制不住自己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出现恐惧、紧张、焦虑、心慌、气促、面红、面肌痉挛等反应。为此,还畏惧别人看出他心中的问题,怕引起误解,受人嘲笑,有失尊严,不得不回避,越回避就越害怕,越害怕又越回避,进入恶性循环。最后因社会活动范围缩小,妨碍自己社会生活工作及学习,使患者失去许多对自己有益的机会而苦恼。

  常见的恐惧症有:动物恐惧、广场恐惧、高空恐惧、社交恐惧、孤独恐惧、乘飞机或其它交通工具恐惧、疾病恐惧及锐器恐惧等。

  恐惧症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通过对导致恐惧的客体、事件及环境,增强其理性的态度,结合行为脱敏及放松,以及增强适应能力的生活训练等方式,并辅助抗焦虑紧张的药物,进行综合性治疗,恐惧症是可**的疾病。